供應鏈管理——利豐集團的實踐經驗 (增訂版)

BOOK

供應鏈管理——利豐集團的實踐經驗 (增訂版)
作者

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

出版日期
語言

簡體中文

21世紀伊始,世界經濟秩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經濟高速崛起、社會對環境保護及持續發展的訴求日益強烈、美國經濟放緩等因素,令不少企業都要重新考慮經營策略。利豐集團在近幾年間亦隨時代的發展,在組織架構上有了顯著的改進。利豐的經銷部分在2004年重組並上市,改名為利和經銷(IDS);零售業務方面,增添了經營名牌男士服裝的利邦有限公司及聖安娜餅屋;利豐貿易則進行了多次成功的收購與合併,令集團的業務迅速增長。此外,與內地的生意往來也成為業務發展的重要一環。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告訴我們,應讀者的要求,要再度加印本書第一版時,我們覺得應該將利豐集團最新的發展情況告知讀者,於是就有了第二版的編寫和出版。

近20年來,在科技進步的帶動下,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逐漸加快,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在經濟全球化的市場條件下,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逐漸演變成為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供應鍊是指由客戶(或消費者)的需求開始,經過產品設計、原材料供應、生產、批發、零售等環節,到最後把產品送到最終用戶的各項製造和商業活動所形成的網鏈結構。因此,供應鏈包含了所有零部件供應商、生產商、貿易商、分銷商和零售商的分工與協作。一件產品的價值實際上是由整條供應鏈所創造的,因而一件產品的競爭力,實際上體現了整條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整體競爭力。相對於通過擴大生產規模來增加效益的做法,供應鏈管理則提出了企業如何通過改善經營理念、業務流程、與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之間的關係等軟建設來提升效益,增強競爭力。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意味著國內市場與國外市場的接軌,國內企業將直接面對來自國外企業的激烈競爭,在同一規則下爭奪全球市場。相比之下,內地製造企業在生產成本方面擁有優勢,但正如很多經濟學家和企業家所指出的,中國需要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加強營銷能力,才能更有把握地與世界各地的企業競爭。在全球化的競爭環境下,中國企業也需要在世界各地採購、生產及開拓市場,與國外夥伴合作,進行全球的佈局。供應鏈管理的概念提供了一套思考方法,可以使企業明確定位和優化營運過程。

目前,供應鏈管理已成為國外各優秀企業高度重視的戰略重點。雖然所有企業在運作中都參與了其產品供應鏈的部分環節,但對企業甚至學術研究機構來說,供應鏈管理仍是一個較新的概念,其理論形成遠遠落後於具體實踐。可以說,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尚無一種得到公認的供應鏈管理的定義。我們在分析了眾多國內外學者對供應鍊及供應鏈管理的論述後,基於利豐集團的長期實踐歸納出供應鏈管理應包含的七個重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