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重點
1. 雙循環戰略為中國未來五年發展指明道路
根據「十四五」規劃,「雙循環」戰略將是未來五年及之後中國發展的關鍵方向。中國將努力構建以國內市場為增長基礎,外部市場為補充的新增長模式。中國將通過刺激內需,增加和升級消費,以及進一步投資技術和創新領域,增強國內經濟實力。同時,中國還將進一步對外開放,營造世界一流的營商環境,吸引境外投資。
2. 科技自主,重中之重
「十四五」規劃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這也是科技獨立自主首次在國家發展規劃中被提高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此外,中國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並以創新元素為現代化建設的核心。
我們認為,中國對技術自強和創新力的重視,顯示中國在中美脫鉤的大趨勢下,已經做好減少對外國技術依賴的準備。由於美國對中國科技公司的制裁日益嚴峻,當中包括禁止大型中國科技公司購買美國技術和零部件,中國必須盡快提升其技術發展。
3. 建立強大國內消費市場
中國的目標是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為了培育強大的國內市場,中國將繼續通過刺激消費和投資來擴大內需。伴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化,以創新驅動、高品質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從而進一步擴大內需。
4. 推動優質發展
「十四五」規劃首次沒有為2021-2025年設定具體的增長目標。 取而代之的是,將根據具體情況確定五年內的年度GDP增長目標,並將同比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根據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2021年的GDP增長目標定為「6%以上」。
從取消「十四五」規劃的增長目標一事可見,未來五年中國將會致力提升經濟增長的品質,而非速度。這也為中國政府應對國內外不確定因素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
5. 中國進一步改善環境保護及人民福利
儘管取消了經濟增長目標,但「十四五」規劃強調了環境和社會方面的指標,符合中國政府改善環境和民生的使命。
中國的目標是在促進綠色發展和建設生態文明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十四五」規劃包含關於節能、碳排放、空氣品質、水質,以及森林覆蓋率的「約束性」指標。 例如,「十四五」規劃關於控制碳排放的規定與中國最近宣佈的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要求相呼應。
中國為進一步改善民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希望創造更充分和更優質的就業機會,同時努力創造更加公平的教育和公共衛生之類的公共服務體系。
對外企的意義
1. 中國的穩定增長繼續創造商機
我們預計,未來五年及以後,中國將繼續保持強勁的經濟增長。中國發展本國技術,助力創新,擴大消費並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政策,也將有助中國長期增長,並使中國經濟變得更富韌性。作為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中國仍然為所有尋求長期業務增長的外國公司提供了最佳機會。
2. 「雙循環」戰略進一步刺激國內消費市場
在「雙循環」戰略下,中國將著力培育強大的國內市場。 隨著「雙循環」戰略和其他鼓勵消費政策的實施,預計未來幾年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將進一步擴大。
隨著中國的增長越來越受到國內消費的驅動,外國企業將發掘出新的業務增長點,尤其是消費升級所帶來的更高端和高價值產品和服務。
3. 營商環境改善將有利於業務增長
在「十四五」期間,中國將建立世界一流的營商環境,這種營商環境應建立在市場原則的基礎上,受法律約束並符合國際標準。 中國將採用「競爭中立」原則,平等對待所有類型的市場主體。並改善產權制度。
通過建立基於規則的營商環境,中國將為外國投資者提供公平的競爭機會。 外國企業將獲得更多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同時享有更平等的待遇和更完善的法律保護。
4. 創新和數碼化進步將為外國企業提供機會
創新和數碼化是中國當前發展計劃的核心。 中國將利用創新和數碼化轉型來推動社會和經濟發展。
未來幾年,中國預計將在數碼經濟、工業數碼化、智慧製造、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以及人工智慧領域推出更多優惠政策並大舉投資。這就為那些創新驅動型和數碼原生型的外企提供了在中國建立和發展業務的機會。